歷史沿革
共 6筆資料,第 1/1頁, 筆
-
大甲文昌祠基本資料
項目:歷史沿革
創建:大甲鄉紳建文昌祠於光緒13年。 古蹟:民國74年11月27日,內政部以台內民字第37272號函告指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,現為市定古蹟。 管理單位:大甲區公所 地址:大甲區孔門里文武路116號 電話:04-26872101(大甲區公所) 導覽解說:每週六日上午10~12點 出版專書:大甲最早的學校--第三級古蹟大甲文昌祠導賢解說手冊/蔡明憲等撰文。中縣志願服務協會民國91初版。
-
建祠歷史
項目:歷史沿革
清領台灣後,漢人不斷北上,諸羅縣幅域過於遼闊,管理不便。雍正元年,將諸羅縣增設彰化縣、淡水廳,大甲屬淡水廳管轄。乾隆、嘉慶間,墾民大量入墾大甲,至嘉慶21年(1816)鹿港巡檢署移駐大甲,大甲稱街。同治元年(1862)大甲生員何清霖申建「文昌祠」,雖獲准,但因經費無著,接著又逢戴潮春之亂,而作罷。 (一)、清代 光緒11年(1885),台灣建省,台灣巡撫劉銘傳力奏增加台省科舉名額,各地紛紛興建書院...
-
神明簡介
項目:歷史沿革
清末的大甲,位於淡水廳最南方的市集,城內人口約五千人。按規例不能建孔子廟,僅能建「書院」或「文昌祠」。大甲地方鄉紳建文昌祠,倡導學童讀書,祠中主神供奉文昌帝君,後來增添五文昌帝君。祠中神尊的精神意義簡述如下: 1、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可分為「星宿」的文昌星,與「人神」的梓潼帝君之崇拜。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為主管功名利祿之神,所以二神合而為一,後人更認為梓潼帝君為文昌星的轉世化身。 古人對...
-
大甲文昌祠建物精華
項目:歷史沿革
今文昌祠仍保留清光緒初建時的外埕、三川殿、天井、拜殿、正殿等規格。整建新增中軸線的照璧、山門。三川殿透過左右二條過水廊,與拜殿和正殿連接,外加二道護龍。三川殿與護龍間設巷門圍起,形成一座封閉式的建築空間。文昌祠前埕寬敞,祠左側一棵大茄苳樹,帶來清涼心靜之意。第一進三川殿為燕尾翹脊,屋脊由兩側至中心為鯉魚、鰲魚、小龍,代表學子由小魚,努力奮鬥至鯉魚躍龍門,進而為國家棟樑之材。筒瓦為官廟之特色。中心的...
-
功德祿位
項目:歷史沿革
文昌祠的祭祀,除了主神龕的神明外,右殿旁附祀先聖、先儒與建廟有功的功德祿牌位。然經歷史的錯亂,目前僅剩二面先聖、先儒與建廟之大德混祀在一起。 1、制字先聖先師倉夫子神位 倉夫子指黃帝的史官倉頡,民問尊為「制字先師」或「倉頡至聖」。應為傳說人物,大略是天生神童,長有四隻眼睛。任黃帝的右史官,以結繩記事。有感麻煩且容易弄錯。以自然為師,仰觀天象之行,俯視鳥獸蟲魚之跡,創造了中國最早的「象形文字」。因此...
-
週遭環境
項目:歷史沿革
大甲文昌祠依前清制度,只有縣、廳治所在才能建孔廟,其餘村鎮僅能自費籌資建「文昌祠」,簡稱「文祠」。大甲清代屬淡水廳管轄,廳治在今新竹市。 文昌祠周遭地名、路名為民國35年元月,由鎮公所民政課長周當成與地方士紳依據地方特色而命名。文昌祠一帶為「孔門里」,意指向孔子學習讀書的地方。所在地前為文武路,讀書學習要文武兼備,也因北鄰為文武里。左側為「雁門路」,為舊大門所在,依文廟左門為「禮門」,而雁飛行有...
共 6筆資料,第 1/1頁, 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