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現在位置 首頁 > 認識大甲 > 大甲文昌祠 > 歷史沿革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回上一頁

週遭環境

20201105_133537
20201105_133537

大甲文昌祠依前清制度,只有縣、廳治所在才能建孔廟,其餘村鎮僅能自費籌資建「文昌祠」,簡稱「文祠」。大甲清代屬淡水廳管轄,廳治在今新竹市。

 文昌祠周遭地名、路名為民國35年元月,由鎮公所民政課長周當成與地方士紳依據地方特色而命名。文昌祠一帶為「孔門里」,意指向孔子學習讀書的地方。所在地前為文武路,讀書學習要文武兼備,也因北鄰為文武里。左側為「雁門路」,為舊大門所在,依文廟左門為「禮門」,而雁飛行有序,符合禮,故稱。廟前小巷弄,為舊時大甲鹽館所在,俗稱「公館」。曲徑內仍保有數幢舊宅,鹽館大門通往武營路。附近有路嬌姑廟與舊城牆遺跡。廟後有文昌國小及老師宿舍與舊城牆遺跡。文昌國小地原為泉州移民的保護神保生大帝的香火田,民國17年改設女子學校,終戰後,以位於文昌祠旁而命名「文昌國小」。

文昌祠位居大甲城內西北隅,與南門外的貞節牌坊相為呼應。中間有鎮瀾宮,可直走順天路老街與商圈,串連景點。也可深入走進大甲古城歷史,沿途環舊城遺蹟走一圈,約2公里,2小時。路經西門外路嬌姑廟,舊中軍守備營與城牆夾角道路武營路、貞節牌坊、菜市場、鎮政路、東門的基督教會、舊城牆壕溝的古城巷、北門的福德祠、石敢當,另一段已變為文昌國小校地,只好轉向文武路回到文昌祠。惟此路成須有導覽人員帶領。

  • 市府分類: 宗教禮俗,文化藝術
  • 最後異動日期: 2021-09-08
  • 發布日期: 2020-03-17
  • 發布單位: 臺中市大甲區公所‧人文課
  • 點閱次數: 7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