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現在位置 首頁 > 認識大甲 > 觀光休憩 > 觀光景點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回上一頁

文昌祠

文昌祠

於民國74年公告為三級古蹟(目前為市定古蹟)。原為地方官民義捐創立之義塾,建於大甲城西門的舊大甲街西側,亦稱「大甲孔子廟」。二進二廊三開間面寬左右帶有護龍的合院式傳統建築,目前進行古蹟修護中預定於108年7月底完工。

文昌祠

文昌祠建於清光緒13年(1887),為三開間兩進兩廊帶兩護室之傳統四合院建築。文昌祠的興建成為大甲歷史上重要建築物,是傳道、授業、解惑之處,為崇揚文教之地,不僅提供了舉賢育才的場所,提升了地方文化水準,堪稱是大甲文教的先驅,奠定大甲文明氣象。

清領時期,大甲已居台灣中部之重鎮,人口聚集,車馬輻輳,洋溢著繁榮氣象,民眾在衣食飽足後,乃轉向更高層次的智識追求,以提升文化水準。然而當時的大甲缺乏文教機構,學子們必須遠涉他地求學,而當時的大甲溪又常泛濫,造成舟楫困難,渡者常有生命危險,鎮民感於此,興建文教之所更殷。

 

文昌祠內部景觀           文昌祠石雕 

光緒十一年,台灣建省,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特重文教,力奏增加台灣科舉名額,各地乃紛紛興建書院、學堂等文教機構,貴為重鎮的大甲在文教事業卻可說乏善可陳,有識之士因此之故,極力推展文教,由大甲恩貢生陳肇芳,力呈家鄉學之重要性,新竹知縣方祖蔭乃與陳肇芳再度申請興建文教之所,終獲嚴金清批准,適逢大甲土堡內西北隅為謝國佐田地,且又緊鄰王崑崗、林鳳儀宅第,實為興建文教之最佳地點。故由鄉紳謝耀炎捐菜園地充做廟地,王俊以建屋所剩材料資建,林鳳儀出資贊助,由唐山請來師傅、購買建材,於光緒十三年三月順利興工,至翌年六月,這座二進、廂房共十間,建築費共計銀五千四百圓的文祠終告完成,歷時一年有餘。

 詳細資訊:文昌祠

  • 市府分類: 休閒旅遊,文化藝術
  • 最後異動日期: 2022-08-10
  • 發布日期: 2019-03-08
  • 發布單位: 臺中市大甲區公所
  • 點閱次數: 1441